2009-04-30

印度教的種姓制度

印度教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了。它並不像佛教、基督教或回教一樣有創教者,而是起源自於亞利安游牧民族的吟唱的聖歌『吠陀經』(Veda)。而因果(Karma)的觀念就是源自印度教。對一個這樣的悠久、而且具有深奧教義的宗教,直覺上會認為他的宗教儀式應該起碼跟其他宗教一樣神聖吧。但是,他卻大辣辣給你來個原始的陽具崇拜(Lingan)-- 濕婆神(Shiva)的象徵,真是三條線啊。

現今印度教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其根據職業所訂立的種姓階級:
  1. 婆羅門(Brahmans):祭司等負責宗教事務的人。
  2. 剎帝利(Kshatriyas):統治者或武士。
  3. 吠舍(Vaisyas):商人或工匠。
  4. 首陀羅(Shudras):低賤工作的人,如清道夫、修鞋匠等。
而在每個階級裡,還會再細分更多的階級。雖然在憲法中已經提及階級平等,但是種姓階級的影響還是遍佈許多層面。這是因為八成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,只有極少數的人信奉講求眾生平等的佛教。而這些極少數的人又絕大部分是印度教四個階級之外的賤民( the Untouchable)。由這些數據看來,印度這個國家是不太有機會將種姓制度揚棄的。

這些信奉印度教的人相信,每個人必須各司其責,彼此不應該逾越其職責。因此,可是會有掃地的人是不擦窗戶的情形發生。也因為如此,印度的行政部門普遍效率低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